极客秀
搜索

STM32串口中断之缓存区溢出卡死

近日,一朋友给我讲述了一个关于STM32串口的问题。他想实现接收无限制字符数量的串口信息。
但是他遇到了一个问题,他在主函数中发送循环发送内容(500ms的延时)串口一中断回调函数中如果收到了串口内容,就利用串口发送。
但是他的串口一旦接收到了信息就会导致主循环中的串口发送极快。他的主代码如下


unsigned char RecieveBuffer;void HAL_UART_RxCpltCallback(UART_HandleTypeDef *huart){  UNUSED(huart);  HAL_UART_Transmit(&huart1,&RecieveBuffer,8 ,100); // 将接收到的数据再通过串口发送出去  HAL_UART_Receive_IT(&huart1,&RecieveBuffer,8); //使能接收中断,RecieveBuffer的类型是uint8_t}

看了他的代码,就这么短短的7行代码,让我汗流浃背。 他的发送和接收中有一个参数是8,这意味着当串口接收的寄存器中有8个数据时就会触发中断回调。
我们需要注意的是,串口寄存器的数据会被存储到缓存区中,这里的缓存区相当于一个队列先进先出,当我们调用
HAL_UART_Receive_IT(&huart1,&RecieveBuffer, 8 );
会将RecieveBuffer作为缓存区,将串口接收的信息存入缓存区。

那么让我们来试一下这段代码。

可以看到,代码死住了。其实不难理解,我们发送数据的时候,由于缓存区只有一个字符的空间,我们发送八个字符的时候会 导致缓存区溢出
。所以我朋友的代码可以“正常运行”也是一件非常奇怪的事情。

所以正确的做法应该是:设置和缓存区一样长的读取字符。


unsigned char RecieveBuffer[8];void HAL_UART_RxCpltCallback(UART_HandleTypeDef *huart){  UNUSED(huart);  HAL_UART_Transmit(&huart1,&RecieveBuffer,8 ,100); // 将接收到的数据再通过串口发送出去  HAL_UART_Receive_IT(&huart1,&RecieveBuffer,8); //使能接收中断,RecieveBuffer的类型是uint8_t}

这样子就可以实现每接收8个字符就调用中断一次

可以看到,我们正常的发送了8个字符。

但是这样子有一个非常非常致命的缺点!

由于我们的代码每8个才会接收一次,所以当我们的发送的数量小于8时,必须发送多次才能会触发一次调用。

注意,这里的每次我们都是先发送再接收,因为初始化的时候是启用了接收。

当我们发送3次“123”时才能让接收的字符>=8,我们把前八个发送了出去,此时缓存区剩下了一个字符是“3”

第二次我们发送了三次“123123123”,再次让字符数量>=8,这时候把缓存区的八个“31231231”发送出去再接收后面的“23”,这时候缓存区的数据为:"23
"。

最后我们第三次发送“123”的时候,由于23 + 123 + 123 这时候,虽然这里按理来说正好八个,但是实际测下来,当这时候接收的时候系统就会卡死。

所以,实际上这种方法必须保证发送端的数据是完完整整的八个八个发送,多一个少一个都不行。

解法

事实上最标准的做法是单个字符单个字符处理。定义一个大的缓存区,用来存储接收到的字符并且确立一个结束符来确定数据流的结束。


if((USART_RX_STA&0x8000)==0)//接收未完成{  if(USART_RX_STA&0x4000)//接收到了0x0d  {    if(Res!=0x0a)USART_RX_STA=0;//接收错误,重新开始    else USART_RX_STA|=0x8000;  //接收完成了   }  else //还没收到0X0D  {      if(Res==0x0d)USART_RX_STA|=0x4000;    else    {      USART_RX_BUF[USART_RX_STA&0X3FFF]=Res ;      USART_RX_STA++;      if(USART_RX_STA>(USART_REC_LEN-1))USART_RX_STA=0;//接收数据错误,重新开始接收        }       }}

上述是正点原子的官方例程,其中USART_RX_STA是接收到的字符,即是确定一个结束符rn来作为一串字符的结尾并且检测长度是否超出长度。

这样子的代码容错率非常高,也确定了一个规范,并且避免了缓存区溢出的情况。

1.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谢谢!
2.本站所有资源文章出自互联网收集整理,本站不参与制作,如果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,请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。
3.本站发布资源来源于互联网,可能存在水印或者引流等信息,请用户擦亮眼睛自行鉴别,做一个有主见和判断力的用户。
4.本站资源仅供研究、学习交流之用,若使用商业用途,请购买正版授权,否则产生的一切后果将由下载用户自行承担。
5.联系方式(#替换成@):pm#vimge.com

  相关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