极客秀
搜索

性价比和设计都相当完美的x86开发板 — Radxa X4

还记得之前的Radxa X2L吗,它用的是Intel
Celeron(赛扬)J4125,当时售价非常给力,4GB内存版本仅售357,这个性价比可以说是极高了。
但遗憾的是今年发布的开发板用的确实老的J4125芯片,如果有最近最新的 Intel N100 芯片就好了。
Radxa显然是看到了我们的需求,这次推出了基于N100的开发板
Radxa X4

这次依然保持了Radxa极高的性价比。
4GB LPDDR5内存版本售价 485
8GB版本售价 641
12GB版本售价 804
4GB + 32GB eMMC售价 551
8GB + 64GB eMMC售价 714
12GB + 128GB eMMC售价 1111
需要注意的是 4GB版本是Wi-Fi 5,蓝牙5.0 ,其它版本是 Wi-Fi 6蓝牙5.2

有16GB版本,但目前并没有上架。
个人认为,4GB和8GB版本性价比最高,目前基于N100的各类软路由之类的设备,能做到这个价位的还是很少见的。
当然了,如果你要求要有软路由一样,很多网口,或者NAS很多SATA接口,这个还是满足不了你的。
这个设备更想要做的我觉得,一个是给你一个x86开发板的选择,如果你用树莓派5,感觉不如直接上x86开发板,那这个开发板就是为你量身打造的。
还有一个很明显的一点,这个开发板想要竞争DFRobot的拿铁熊猫的市场,而且极有可能成功。
这次这个Radxa X4 板载了RP2040 芯片。

通过UART接口接到X4和树莓派一样的40Pin引脚上。 USB 接口也直接接到了X4,有两个通道, UART
可以使X4和RP2040进行通讯,USB可以进行烧录固件上传程序等操作。

也可以直接使用 MicroPython 来使用那40Pin引脚。

等于就是板载了个树莓派Pico,使用方式也和Pico基本一致,而且,因为是集成在一起,X4可以和Pico进行通讯,可以实现
N100通过RP2040来控制板载的40Pin引脚 。可玩性高了很多,和拿铁熊猫板载ATmega 32U4,有异曲同工之妙,操作感觉更加简单。
尺寸和树莓派一致 ,接口位置也基本一致。
不同的点在于,为了节省空间,40Pin排针,采用的是贴片形式,而不是接插式,这个,我认为反而是提升开发板质感的一点。但是做了这个决定也得有点取舍,
排针这块有一块凸起

接口上,因为类似于树莓派尺寸的设计,接口其实没有很丰富。

带有一个 2.5G网口 ,并带有 TSN (Time-Sensitive
Networking)时间敏感网络功能,还可以通过预留的排针安装 PoE 模块。

3个USB3.2 Gen2 Host Type-A接口( 10Gbps )。一个USB2.0 Type-A接口(480Mbps)。

带有一个 M.2 2230 NVMe 固态硬盘接口, PCIe3.0x4 通道,速度可达3000MB/s以上。

显示方面,带有 两个MicroHDMI 接口,支持输出4K60fps。

还带有3.5mm音频接口,风扇接口,RTC电池接口。
带有Type-C电源接口,支持 PD2.0 供电,支持 12V 电压,但不支持高通的QC协议。
建议搭配至少18W的电源。
系统支持方面支持,各类支持x86架构CPU的操作系统,可以认为,我们电脑上能装的系统,它也都能装。

BIOS这次Radxa支持电脑中常用的 PXE (网络引导系统启动)

WOL (局域网唤醒)

还支持 RTC定时唤醒

我认为这个开发板是值得购买的,特别是如果你对树莓派啥的并不熟悉,但对MCU类开发比较熟悉,这个 上手会快一些
,毕竟目前Linux在ARM开发板下,依然还不如完整生态的x86,在接口接入,对硬件的连接方面,软件开发,MCU的开发方面,树莓派Pico显然是要更好上手,也比直接Linux下用GPIO是要方便的。
Radxa X4我认为的优势,一个是性价比很不错,和树莓派5差不多的价位,但是可以玩更多的系统,兼容性相比较ARM开发板,那也不是一个档次的东西。
缺点也不多。
虽说加上一个树莓派Pico成本也不高,但是集成到树莓派尺寸大小的开发板上,而且可以直接系统内进行控制,我认为还是非常有趣的。
控制起来也可以综合x86和MCU的优缺点。 完全可以N100计算,RP2040执行。
我觉得在教育市场,这个开发板会很有价值,从上机操作到实验,都能一个开发板搞定。也没有ARM开发板的性能和兼容性问题。价格也差不太多。
总的来说,我觉得这次Radxa做的真的不错,完美的瞄准了这一领域,不是非得ARM不可, x86也一样可以做出便宜的开发板
,500多买一个这样的开发板我觉得完全不亏,不过NAS,软路由用户这个就不建议了,接口还是不够的,不过如果只是用Docker,做个旁路由,那这个也可以考虑看看,也不错。还有做个小型服务器,测试机都是挺不错的。

1.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谢谢!
2.本站所有资源文章出自互联网收集整理,本站不参与制作,如果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,请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。
3.本站发布资源来源于互联网,可能存在水印或者引流等信息,请用户擦亮眼睛自行鉴别,做一个有主见和判断力的用户。
4.本站资源仅供研究、学习交流之用,若使用商业用途,请购买正版授权,否则产生的一切后果将由下载用户自行承担。
5.联系方式(#替换成@):pm#vimge.com

  相关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