极客秀
搜索

拿铁熊猫这次方向对了,Mu不错的

DFRobot的拿铁熊猫,想必,不少人知道。
之前它给我的印象是比较贵,都采用Intel CPU,带有一个ATmega 32U4。
做工精致,自带风扇散热片。
但要说特别的,好像还真的不多,自带32U4这点,效果其实也有限,只能说集成度更好,但要说多有用,好像和直接插一个Arduino开发板也差不多。
不过这次我拿到的 拿铁熊猫Mu ,可以说是和之前的拿铁熊猫完全不一样的产品。

这个拿铁熊猫Mu,是一款 x86计算模块 ,类似于树莓派CM4,带有 金手指 ,通过金手指插到扩展板上,得到更多的扩展。

它搭载的是目前x86 软路由,NAS普遍采用的 Intel N100 四核处理器,4核4线程,睿频可达 3.4GHz
TDP可以在6W至 35W 范围内调节,35W需要风扇散热。

我在安装了官方附带的风扇后
单烤Stress CPU,温度基本可以维持在70℃左右。

单烤Stress FPU,温度最终稳定在86℃左右。

官方散热基本可以压的住 ,不过,满载情况下,风扇有一定噪音,日常使用,声音就基本听不到了。
性能上我也测了一下,和官方数据基本一致,比官方数据还略好些。

Geekbench6 6.3.0版本下,CPU跑到了 单核1201分多核3204分

OpenCL跑到了3300

Vulkan跑到了3753分

板载 8GB 4800MHz LPDDR5 内存支持IBECC
64GB eMMC 5.1 存储

核心板的接口资源相当丰富,可以引出 9条PCIe 3.0 通道,8个USB 2.0(480Mbps),最多 4个USB
3.2(10Gbps)
,2个SATA 3.0(6Gbps),4个UART,4个I2C。

可以引出 3个HDMI2.0/DisplayPort1.4 ,一个eDP1.4接口,最多支持三个视频输出。 64个可扩展GPIO

核心板上有三个排线接口,我估计是eDP接口,以及触摸接口,还有一个我估计是PCIe接口。

尺寸 69.6x60mm ,不算大。

我这次也拿到了相应的扩展板,是基础功能载板,接口比较少,还有一个全功能载板,接口更加丰富。

带有两个USB 3.2 10Gbps,一个千兆网口,两个USB2.0,一个HDMI2.0,一个 12V DC 接口,一个Type-C接口,支持
PD供电 ,电压支持到15V。

带有M.2 M-key 2242接口,以及M.2 E-key 2242网卡接口。

还带有 PCIe3.0x4 接口,需要注意的是,这个PCIe插槽,只在12V DC电源接口供电时可用。
板载RTC,带有电池槽。带有电源开关按钮以及复位按钮。

引出了三个UART接口,以及4个I2C接口
反面则干干净净啥也没有,四个角有四个螺丝固定孔。

这个板子目前来看还只能说基本够用。
而想要体验完整的接口,可以选择全功能载板,不过价格也要更贵。

官方给了我们扩展板能干啥的图,可以放8个M.2接口实现可以 装8个固态硬盘的全固态NAS ,当然了机械硬盘也是可以的,不过我估计得额外供电了。

还也作为软路由,图上放了四个网口。4个2.5G网口应该是没啥问题的。

甚至还可以直接装一个显卡跑AI,打游戏,不过我想也没有多少人这样做。

还可以做一个 计算集群 ,装多个拿铁熊猫Mu,实现更强大的功能,图中就直接装了8个计算模块。

如果你有啥更好的想法的话,可以直接用官方开源的 KiCAD设计文件 和相应的库,直接在已经做好的基础上进行删减就能做出想要的扩展板。

也可以直接联系拿铁熊猫团队,他们提供定制载板,以及各类软件的定制服务。

在系统支持方面,官方支持Windows 10 IoT企业版 LTSC;Windows 11; Ubuntu 22.04
LTS,经过我的使用,我认为N100性能还是不太给力,特别是官方提供的系统,默认是英文的,我也切换了中文,设置始终显示英文,这点上,我建议到手直接重装系统,Win11对性能的要求还是比较高的,使用过程中还是能感受到卡顿,运行没那么流畅。

我更 建议采用各类Linux发行版 ,比如官方支持的Ubuntu,其他的系统其实也都可以使用,和我们的电脑支持程度基本上是一样的。
价格上,拿铁熊猫Mu,目前只有一个 8+64GB 版本
售价1099
带风扇的散热器 99

还有薄厚两种散热器可选,分别是 4668

基础版载板 价格是 199全功能载板 价格是 699
也就是说我拿到的这个全套是要1397元,目前购买这个 基础套件有个优惠价1199
,也就是加100,送基础版载板和风扇散热器,还是很合算的。需要注意的是 官方并没有配电源 ,需要你自行配PD电源,或者12V DC电源。
而全功能载板的套件目前还没有优惠,售价是1897元。
总的来说我认为,拿铁熊猫这次,方向对了。
在Mu之前,好像还没见过以计算模块的形式出现的x86开发板,都是集成好了,我们用就完事儿了。
而实际上,我认为 在开发板领域Intel CPU才是最适合核心板这个形式的产品
,Intel的CPU做开发板,相比较ARM芯片而言,难度还是要更高一些的,而现在我们终于可以自由的选择我们想要的接口了,这一点,可以说是比很多软路由,NAS的开发板都要往前走了一步。确实这个形式
给了我们很多的想象空间
不可否认的是,在价格上,特定领域,比如NAS,软路由,如果你直接选定了要做这些方向,市面上显然有性价比更高,接口更加丰富的产品。而且可以灵活的换内存。
但如果你是一个高级玩家,我想你肯定拒绝不了 自由做你想要的底板
这一点,我们完全可以自由分配接口,比如直接做一个8盘位,10盘位的NAS,完全可以利用上四个10G速率的USB3.2接口,还能再通过PCIe接口转接得到剩下的接口。也可以实现官方所展示的8盘位固态NAS。这些都是市面上比较少见的。
至于小型服务器,软路由,那更是小case。
也可以把整个 主板做的小很多
,比如变成上下两层,通过排线连接,可以就比计算模块大一点点,这样我们就可以极大的节省左右两边的空间,这种产品也是之前没见过的。
如果之后有别的现成的扩展板出现,我们也可以 直接购买相应的扩展板,可玩性要高很多
我们可以把接口利用的更加极致,不浪费任何我们本来是可以用的接口上。
这种可玩性,再加上本身DFRobot的品控质量和品牌价值,我认为,这个 还是值这个价的
好了,我就先说到这儿,有啥想说的,记得评论,我们下期见。

1.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谢谢!
2.本站所有资源文章出自互联网收集整理,本站不参与制作,如果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,请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。
3.本站发布资源来源于互联网,可能存在水印或者引流等信息,请用户擦亮眼睛自行鉴别,做一个有主见和判断力的用户。
4.本站资源仅供研究、学习交流之用,若使用商业用途,请购买正版授权,否则产生的一切后果将由下载用户自行承担。
5.联系方式(#替换成@):pm#vimge.com

  相关内容